2024年11月2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关注。这一新的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取代2013年生效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新标准不仅是对工程计价规则的系统性更新,更是对有关规定法律条款的深刻解读,引发了诸多思考和讨论。
在学习新标准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它强调的“法定优先、有约从约”原则,明确了建设工程计价活动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这条规定从法律约束的方面出发,将有关规定法律条文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在工程计价领域,强制性规范要求严格遵循,任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都可能会引起相关行为的效力受到质疑,而任意性规范则允许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自行约定。
例如,《民法典》第153条明确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将被视为无效。然而,如果当事人可以通过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实现强制性规定的立法目的,法院可能出于公平原则,判定该合同不因违反强制性规定无效。
此时,一个复杂的情况便出现了:如果合同约定与国家规范不一致,应该依照国家规范执行,还是尊重合同约定?这无疑会给两个或多个合约方的利益带来潜在不确定性。以建标〔1999〕1号文为例,其规定的计价方式与新标准大相径庭,如何协调这些差异,将成为今后合同争议的焦点。
从新标准中的35个概念看,相较于原规范的52个,这一变化说明了标准的简化和精炼。许多术语经过更新,更加贴近实际应用,虽然有些概念如工程量清单与合同清单的核心内容并未消失,但对其定义的更新和条款的调整,目的是适应当今市场环境的变化。
特别是安全文明施工费的重新界定,能够准确的看出,新标准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去掉了文明施工这一比较广泛的概念,显示出对安全施工的重视。这一变化不仅关乎计价的合法性,也影响到未来工程执行中的合规性。
工程索赔的更新也需要我们来关注,新标准将索赔范围从损失扩展至损失及工期,强调不需归责的索赔模式。这一政策的推出,无疑为复杂多变的工程实际提供了一种新的法律支撑,帮助各方厘清责任,减少不必要的争议。
总之,新《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的出台,是法律与市场环境多重因素交织之后的产物,它的实施将为行业内的合约管理与工程结算带来新的契机。然而,对所有行业从业者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如何将新标准内化为自身的发展策略,继续探索法律与实务之间的平衡,将是我们的共同使命。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